无障碍浏览 切换到繁体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在线办事

互动交流

您现在将离开本网站跳转至, 点击确定跳转。

确定 取消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时间:2022-01-26 09:37:42 来源:厅政策法规处

|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已经厅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1月25日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和旅游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全系统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注重对内教育和对外宣传相结合、注重抓重点对象关键环节、注重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注重创新普法工作形式,全力推动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深入融合,全系统干部职工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文化和旅游法治环境持续向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开启“八五”普法新征程之年。文化和旅游系统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学法、尊法守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服务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不断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文化和旅游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法治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坚持法治建设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服务大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普法,推进依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坚持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体推进,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法治山西建设全过程。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系统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普法制度进一步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系统干部职工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依法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显著发挥。

二、普法重点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文旅部门学习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要加强部署安排,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作用,持续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突出宣传宪法

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意识。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国家认同。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把宪法纳入党组(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宪法文化建设,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职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学宪法活动,提升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

广泛深入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全面提升民法典普法质量。阐释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鲜明特色、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民法典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各类文化阵地加强民法典的宣传。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艺活动,创编一批民法典精神为主题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基层巡演和网上展播。

(四)深入宣传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聚焦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宣传文化和旅游领域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共图书馆法、旅游法、文物保护法等5部文化和旅游领域法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旅行社条例等12部文化和旅游领域行政法规,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导游管理办法等37部文化和旅游领域部门规章,以及文化和旅游相关国际公约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行业法治观念。

(五)深入宣传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把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带动全系统遵规守纪。突出学习宣传党章,教育全系统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在考核党员、干部时注意了解相关情况,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创新转化法治文化资源

加强对山西法律文化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梳理山西的法治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三晋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深入挖掘利用司马光、于成龙、灵石王氏、沁水窦氏等家风家训、善良风俗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加强对皋陶、狄仁杰、陈廷敬、彭真等三晋法治人物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广泛宣传其法治精神。加强三晋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创新转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繁荣法治文艺作品

丰富法治文化产品,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加强法治文艺创作规划,支持和鼓励法治文艺创作,发动文艺院团、艺术院校、文化馆(站)参与法治文艺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传播力、吸引力的法治文化作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各类文艺创作队伍的培养,壮大绘画、戏曲、书法、舞蹈、电影、诗歌、小说等法治文艺队伍。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活动,在全省推广“翼城普法短剧”“陵川盲人法治宣传队”等做法。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充分利用免费送戏下乡、群众文化惠民演出等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宣传。强化法治文艺培训,组织专家对法治文艺宣传队进行辅导,对群众自创、独具特色的文艺作品进行再加工再提升,丰富作品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全省组织开展“法治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建设网上法治文化产品资料库,实现法治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加强对文化和旅游系统各类法治文化阵地的管理,提高使用率。用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阵地,用好景区游客中心、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载体广泛宣传法治文化。在文化和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上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体现法治元素,推动法治元素融入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建设,探索“沉浸式”普法,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等融合发展。促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

(四)保护传承红色法治文化

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以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黄崖洞革命纪念地等抗战纪念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左权烈士陵园等抗日烈士陵园,平型关战役旧址、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忻口战役遗址等标志性红色旧址为基础,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红色法治文艺作品,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讲好红色法治故事,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四、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一)深化依法治校

深化“法律进学校”,推动文化和旅游系统有关院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升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欺凌、性侵害、毒品、诈骗、非法传教、网络沉迷、校园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要开展深入研究和宣传,拓展学习宣传的广度深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网上宣讲。

(二)深化依法治企

深化“法律进企业”,面向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旅游场所、旅行社、在线旅游经营者、星级饭店、等级旅游民宿等主体开展文化和旅游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法治培训,增强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完善依法经营管理体系,鼓励、支持、引导企业落实公司律师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明确企业对职工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强企业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职工学法用法、遵章守纪,养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利的意识。

(三)开展专项依法治理

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及时查处文化和旅游市场各类违法违规内容产品和经营行为,促进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五、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一)开展全过程普法

把普法融入立法过程。在文化和旅游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修改过程中,要通过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调动公众参与度。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出台后,要通过在官方网站进行政策解读、媒体报道、新闻发布等方式进行宣传,增强公民对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背景、意义、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回应社会关切。

把普法融入执法、法律服务过程。加强对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社会公众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采取事前精准普法、事中跟踪指导、事后集中普法、“现场说法”等方式,推动实现“静态普法”向“动态普法”转变。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开展普法宣传。通过观看庭审现场直播等方式宣讲法律,推动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案例库建设,定期发布典型案例。

(二)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

广泛运用社会力量开展普法活动,鼓励各类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协会、文化艺术类协会、民办非企业等结合自身建设和会员单位的法治需求实际,对会员单位和公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推动普法主体多元化、机构规范化、运作社会化。引导文化和旅游系统社会普法力量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倾斜。加强政策引领和制度创新,设立公益普法项目,倡导社会普法力量将普法资源投向基层和边远地区。

(三)加强重要时间节点的普法

在“4·23”世界读书日、“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公共图书馆法、文物保护法、旅游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精准普法

数字赋能法治文化建设。注重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对法治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用好数字技术,VR、AR等技术,建设一批智慧文化场馆,创新文化场馆的法治展示形式,增强体验感。注重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推进“互联网+法治文化”、运用青年人乐于接受的网络技术,通过新媒体等形式,开展法治文化宣传。鼓励建设法治文化数据库,开辟法治文化宣传专区。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系统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各级文旅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领导职责,加强领导、强化部署,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和重要内容,定期听取汇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将法治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统筹利用好现有经费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二)深入完善制度建设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细化普法内容、措施标准和责任。持续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提高评议质量。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实各单位普法责任,加大对管理服务对象普法力度。

(三)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以及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开展综合评估,从实际出发设定评估参数,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重在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对工作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开展终期总结验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按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树立推广典型

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培育法治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好法治文化建设成果宣传和典型推广,形成良好氛围。

分享到: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晋ICP备1200077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572号 ; 网站标识码:1400000092 jiucu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