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地处忻定盆地中部,地域辽阔,北邻大同、朔州、呼和浩特,南毗太原、吕梁、阳泉,西隔黄河与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相望,东倚太行山与河北石家庄、保定接壤。 扼“晋阳北路门户”,险关要塞,商贾往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防御性质的古代军事建筑,忻州长城分布区域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据记载,14个县(市区)中有13个有长城。纵横交错,堪称长城的迷宫,在中国长城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中原王朝都是以长城为守。忻州自古就有“晋北锁钥”及“晋北门户”之声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其原因,首先是位于今代县的“勾注山”、和“陉岭”(历史名称),位于原平的云中山,位于宁武、五寨、岢岚的管涔山脉,以及河曲、保德、偏关沿黄河峡谷,为进行有效的军事防御系统构设提供了天然的自然屏障。其次,以代县北山(勾注、陉岭)及管涔山为界线,其北历史上为草原游牧部落混居之所地,其南为农耕定居地,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有商代鬼方、西周玁狁、东周戎狄(林胡、楼烦)、汉代匈奴、魏晋鲜卑等少数民族混杂居住,往复返来,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之主要通道和地界,也是各民族文化贸易相互融合之场所。所以,忻州市长城具有修筑时间长、修筑范围广、墙体长度长、修筑朝代多、修筑特点多等特色。

忻州长城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忻州长城的修筑总长度约为1000多公里,有战国赵国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据考察,忻州境内现存较完好的早期长城共有229.857公里,明长城有248.731公里,共计478.588公里。著名的“外三关”金雁门、铜偏关、铁宁武,即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之地,在战略防御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军事意义和重要地位。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第一关,它在汉代就已出名,又是万里长城中经历战事最多的关口,半部宋史写在雁门关,无论历史之古老,还是战事之频繁,皆为九塞之首,其中雁门关长城以白草口附近一段保存较好,几座敌楼大体完好,形势非常壮观;宁武关为中国明长城段唯一的水关,关口堡台林立,蔚为壮观,其中宁武大水口长城上的刁口是全国明长城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刁口;偏关老牛湾到河曲楼子营的长城,是屹立在黄河岸边悬崖之上,其中偏关县桦林堡一带约有30余公里的长城,至今保存尚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内外长城衔接处偏关县红门口附近的长城也比较完整,这里城堡、烽火台、敌楼有的依然如故;从神池经宁武到原平、代县,有一段宋辽界壕,这是全国唯一发现的宋辽界壕,这道界壕(或称界沟)和金代界壕一样,也可以说是辽代长城,更是全国唯一;原平轩岗镇四十亩地的火烧长城先是用铝矾土修筑,后用大火烧结为一体,壮观罕见,是我国迄今唯一发现的火烧长城;神池境内的黄花岭堡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北齐城堡;偏关、神池、原平境内的北齐长城与明长城的平行交汇是全国唯一。


相关链接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12-2022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版权所有 晋ICP备12000773号   系统安全等保备案号:14011499032-00001 大象群